各有关单位:
为用“人工智能+”助力学科交叉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跨学科研讨交流,由人事处、计算学部联合主办的哈工大“仲荣”人工智能研习班(第十期)即将开班,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对象
我校对人工智能交叉研究感兴趣,且具有一定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的教职工(含管理岗位);研习班将根据报名情况,遴选人工智能基础比较好,在人工智能+X方面已有一定科研经验的教师成为研习班学员。
二、本期主题
AI for Science
三、学习形式及授课时间
研习班采用线下集中授课(周末)的形式开展,共计16学时,含集中面授(12学时)和翻转课堂(4学时)。
第十期研习班集中授课时间:10月18日(周六)全天、11月1日(周六)全天。
四、证书授予
完成全部课程(16学时)后,颁发哈工大“仲荣”人工智能研习班(第十期)结业证书。
五、课程安排
序号 | 授课专家 | 课程题目 | 授课时间 |
第一讲 | 汪国华 | 走进人工智能 | 10月18日(周六) |
第二讲 | 翻转课堂 | 学员交流研讨 | 10月18日(周六) |
第三讲 | 姜涛 | 智能驱动的基因组变异识别 | 10月18日(周六) |
第四讲 | 赵妍妍 |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精神健康计算 | 10月18日(周六) |
第五讲 | 赵森栋 | 医学大模型前沿进展 | 11月1日(周六) |
第六讲 | 梁夏 | AI for 脑与认知科学 | 11月1日(周六) |
第七讲 | 姜蒙 | 复杂生物系统的智能制造与控制原理 | 11月1日(周六) |
第八讲 | 翻转课堂 | 学员交流研讨 | 11月1日(周六) |
六、相关要求
请各单位于10月9日(下周四)下午17:00前将本单位报名人员报名表(见附件)EXCEL电子版及PDF扫描盖章版发送至hitjf414@hit.edu.cn。
联系人:人事处赵明计算学部田春伟
联系电话:86402326
人事处
计算学部
2025 年9月29日
“仲荣”人工智能研习班(第十期)
授课师资简介
1.汪国华
汪国华,国家高层次人才、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兼计算学部副主任。长期从事生物信息学,生物序列大模型、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在Science、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00余篇论文,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单篇SCI论文影响因子最高为41.845,单篇SCI论文最高引用量849次。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被Nature Review Genetics、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Nucleic Acids Research、 Nature Review Cardiology、Genome Research、Molecular Cell 、Science Advances、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等期刊正面引用 3277次。曾荣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主持原创探索项目等,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BT 与 IT 融合”专项项目负责人。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委员。
2.姜涛
姜涛,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大规模基因组序列解析研究,在Science Bulletin、Genome Biology、Bioinformatics 等国际权威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被中美院士在Nature 论文中列为“领域代表性算法”,核心算法被国际测序仪龙头厂商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纳入官方技术白皮书,服务全球4.5万用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在国际上首次绘制“万分之一精度”的中国人基因组变异图谱。现任CCF高级会员、CCF生物信息学专委会执行委员等;2021年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London Calling作大会特邀报告。
3.赵妍妍
赵妍妍,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情感计算、社会计算。目前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委员、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项目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发表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近百篇。曾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等。曾多次担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本地主席、领域主席等。
4.赵森栋
赵森栋,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智慧医疗研究所所长助理,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培博士。研究方向聚焦大语言模型、智慧医疗及人机融合决策智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课题,并参与国家973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主持完成中移动、华为、京东方等企业智慧医疗项目,发表50余篇顶级会议(NeurIPS、ACL等)及期刊论文(IEEE TKDE、ACM TKDD等),获ACL 2023最佳论文提名。研发中国首个医学大模型“本草”,GitHub星标4.9K居行业首位,入选中国大模型TOP70榜单。曾获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兼任多个国际顶刊编委及会议程序委员。
5.梁夏
梁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探索脑与认知智能的根本机制。我们综合认知行为实验、多模态脑成像、计算建模等前沿技术,致力于探索从情绪到学习记忆,再到自发思维等多维认知域背后的计算原理与脑机制。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2项)、黑龙江省自然优秀青年项目等。在PNAS(2篇)、Progress in Neurobi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6.姜蒙
姜蒙,副研究员,医学博士,研究聚焦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与生物医学的交叉领域。主要围绕多尺度生物系统建模、分析与控制策略在生物工业制造或疾病的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研究生期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机构Dana Farber肿瘤研究中心,师从于Ruben Carrasco教授学习、工作共7年。2020年加入哈工大从事生物系统控制原理与人工生命系统构建相关的工作。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advance,Blood等期刊共发表文章9篇。建立了多细胞系统对称性破缺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类器官智能制造平台——类器官工厂技术体系,致力于以智能制造的方式批量生产迷你人体器官,最终服务于个体化诊疗与自体器官移植。
作者:赵明 发布:何 璨 审核:周善宝